北醫的建築大師:吳明修/高而潘/許常吉

「醫療‧教育‧空間」校史館醫教館聯展開幕

展期:2018年6月5日至2019年1月25日

本校校史館與醫學教育館在58週年校慶,特別籌劃了「醫療‧教育‧空間」聯展,分別推出「北醫的建築大師:吳明修/高而潘/許常吉」、「醫療空間:教育與臨床實踐的交會」兩檔展覽,由2018年6月5日展出至2019年1月25日。

作為一所培育醫學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臺北醫學大學長年以來建構出的校園環境與醫療空間,隱性的影響了師生、醫療人員與病人間各種活動型態。藉由本次聯展,將呈顯本校「建築、教育、人」三者的關係。兩館聯展開幕典禮於2018年6月5日中午12點,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1樓大廳舉辦。

【圖:林建煌校長(左圖)為聯展開幕致辭】

邀請到林建煌校長、黃朝慶副校長、校友總會謝桂鈴總會長、吳明修建築師夫人陳淑容女士、吳明修建築師女兒吳旻熹小姐、許常吉建築師、許常吉建築師夫人陳芳蘭秘書長、陳秋濤校友、梁世傑校友,以及校內許多長官同仁與同學們共襄盛舉。

1樓校史館展出「北醫的建築大師:吳明修/高而潘/許常吉」

本校從1960年創校以來,自初期的鋁皮屋到近年來深具現代感的玻璃大樓,校園環境內融合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除適時反應了臺灣的建築史,也呈現出北醫大由本土走向國際化且兼具兩種性格的特色。

歷來為北醫打造醫學教育空間的建築師們,都是臺灣建築界的指標人物,本次展覽內容以吳明修、高而潘、許常吉3位建築師為核心,透過瞭解建築師、其設計理念與作品特色,帶領本校師生認識校園內的一磚一瓦、器材桌椅乃至於教育空間,都是建築師們精心設計下的成果。

【圖:校史館展出「北醫的建築大師:吳明修/高而潘/許常吉」】

他們在校訓「誠樸」的宗旨下,先後為本校設計具有當代建築特色的校園;建築由簡單的素材突顯早期之簡樸,中庸之建物是中期發展內斂的呈現,未來的建設,則展現了近年來的企圖心。歷代的建築群融貫了北醫的發展脈絡,透過展出,可讓我們在校園內一棟棟的建物中,發現歷史的軌跡。

【圖:林建煌校長與貴賓(右圖)參訪校史館特展】

2樓醫學教育館展出「醫療空間:教育與臨床實踐的交會」

醫院是現代醫療行為最重要的場域,有別於早期醫師到病人處出診的模式,聚集醫療的專業工具與專業人才,以獨立的醫療空間提病患良好的醫療照護。透過醫療空間與功能的變遷,可以看到醫療如何被實踐,及醫病關係與時俱進的轉變。

為了能勾勒出百年來臺灣醫療與其空間變化,本展覽藉由北醫醫學系第1屆王乃弘校友、第2屆陳秋濤校友、第8屆梁世傑校友,3位校友家中早期醫療文物,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與醫療體系的教育空間與方法,帶領觀眾從醫療器材回溯日治至今臺灣醫療與空間的緊密連結與變遷,從中突顯醫療人才訓練之不易,其學習與養成的醫療空間背後更是蘊含著前人的眼界與研究結晶。

【圖:林校長與陳秋濤醫師等貴賓參訪醫學教育館特展】

本次聯展特別感謝北醫醫學系第1屆王乃弘校友、第2屆陳秋濤校友、第8屆梁世傑校友與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出借的數件珍貴展品,以及建築史研究學者王珍珊博士與醫學模擬教育中心的大力協助。(文/校史館)

【圖:林建煌校長(左7)與揭幕貴賓合影】

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

北醫大追思中醫藥界泰斗顏焜熒教授,特舉辦紀念暨文物捐贈展與北醫藥學半世紀雙聯展

展期:2018年3月31日至2018年5月18日

本校藥學院於2018年3月31日在杏春樓大禮堂舉辦「北醫藥學半世紀」與「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雙聯展開幕典禮。教授的學生、至親好友及各界代表等逾3百人齊聚一堂,透過影片、音樂緬懷追思這位中醫藥界泰斗。

顏焜熒教授生於1924年,青年時期留學日本,取得大阪大學藥學士、近畿大學理學士後獲得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1963年應首任院長徐千田博士之邀任教於臺北醫學院藥學系,1991年在北醫設立臺灣第一所「生藥學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1993年退休後,仍心繫教育,繼續任教於藥學系及協助指導研究生,受業學生逾萬人,廣及海內外,多數已成爲藥學界的中堅人物。傾其一生,致力於中醫藥專業人才培育及推動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北醫藥學能成為國內中藥研究的重鎮,顏焜熒教授居功甚偉。

【圖:逾3百人齊聚一堂,透過影片、音樂(杏聲合唱團)緬懷追思顏教授】

教授為推動中藥科學化,特別結合國內醫學界及企業人士組成「財團法人顏焜熒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動科技紮根工作,潛心研究中醫藥學數十年,以他為名的「顏氏漢方理論」也享譽國際,1978年出版日文的《圖解常用漢方處方》被收藏於日本國會圖書館,1992年出版全世界第一部有關中藥的英文圖鑑,學術論文百餘篇,著作中醫藥書籍16冊(榮獲金鼎獎、教育部獎等),對中醫藥科學化有莫大的貢獻。

教授更親自電腦手繪,整理近年中藥發表的科學論文,包括新化學成分、新藥理機轉及臨床應用,並於2014年、90餘歲高齡時仍出版了《新常用中藥藥理》一書,對中醫藥學的發展貢獻卓越。

【左圖:雙聯展揭幕人合影,左起藥學院劉景平院長、校友總會謝桂鈴總會長、張文昌董事長、顏慎亮先生、林建煌校長、吳介信副校長】

林建煌校長致辭時表示,顏教授對學生的栽培與照顧無微不至,備受學生的愛戴。他嚴以律己,用身教觸動學生心弦,溫暖包容,成為學生的精神支柱與守護者。他在大學時期曾受教顏教授,直到返回母校任教,教授仍不時給予許多教學研究上的指導,讓其以身為顏教授的學生為榮。

【圖:張文昌董事長(左圖)與林建煌(右圖)校長致辭】

順天堂沈重光副董事長(藥學系第4屆校友)、高雄醫學大學吳永昌教授、長庚中醫藥劑部楊榮季主任(顏教授的指導的博士生)、中藥班的葉秀光校友、吉福適藥業林銅祿董事長(生藥所校友會會長)及北醫附醫泌尿科吳建志醫師等,一一分享各自與顏教授相處的點滴、他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治學嚴謹的態度;以及其如何牽著學生的手,建立科學中藥的品質,將中草藥推上國際市場,讓臺灣發光、發熱。

【左圖:教授於2017年6月1日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開幕時剪綵留影】
【右圖:顏教授之子顏慎亮(右)代表捐贈「生藥研究獎學金」,由藥學院劉景平院長(左)代表接受】

教授於2017年12月25日與世長辭,享壽94歲。即使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仍心繫北醫學子,生前已決定捐出200萬元予藥學院,成立「顏焜熒教授生藥研究獎學金」;其為感念北醫附醫泌尿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照顧,也捐贈200萬元成立「泌尿科基金」。顏教授辭世前,已將自己的教學材料與私人珍藏全數捐贈給本校校史室。

【左圖:為感念與回憶顏教授,沈重光校友(右3)等貴賓參訪兩展】
【右圖:校史室陳瑞玲主任為張文昌董事長(前)介紹顏焜熒教授的攝影器材收藏品】

校史室自典禮當天起,於醫學綜合大樓前棟2樓的醫學教育館,舉辦「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展期至2018年5月18日,教授完整保存的日本畢業證書、徽章獎章、教學教材、手稿著作與攝影器材等物件,回顧臺灣中醫藥界泰斗細膩堅韌的一生研究歷程,以及與學生間互動的深厚情誼。

為了紀錄這些創校前輩對本校的貢獻,校史館也規劃進行「臺北醫學大學院系發展史系列展」,逐步介紹本校創立以來的各院系發展歷程,彰顯北醫人的奮鬥不懈的傳統與精神。

【右圖:藥學系郭璨文校友(中)在北醫藥學半世紀展覽中找到自己與同學的身影】

在系列展的第一展,即是配合「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於校史館推出「北醫藥學半世紀」展覽,由於顏教授從創校初期便來到本校,見證了北醫藥學的成長歷程,透過兩展聯展,一同勾勒出本校藥學的發展中美好的人與事物。

雙聯展揭幕後,就在《思慕的人》悠揚的樂聲中,回顧顏教授讓人激賞與景仰的一生,他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教學精神,將全部所學與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北醫師生,對中醫藥的熱誠、貢獻;他的身影將永遠留存在北醫人的心中。(文/藥學院‧校史館)

【圖:紀念捐贈文物展揭幕貴賓合影】

【圖:紀念捐贈文物展揭幕貴賓合影】

「北醫藥學半世紀」

北醫大追思中醫藥界泰斗顏焜熒教授,特舉辦紀念暨文物捐贈展與北醫藥學半世紀雙聯展

展期:2018年3月31日至2018年5月18日

本校藥學院於2018年3月31日在杏春樓大禮堂舉辦「北醫藥學半世紀」與「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雙聯展開幕典禮。教授的學生、至親好友及各界代表等逾3百人齊聚一堂,透過影片、音樂緬懷追思這位中醫藥界泰斗。

顏焜熒教授生於1924年,青年時期留學日本,取得大阪大學藥學士、近畿大學理學士後獲得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1963年應首任院長徐千田博士之邀任教於臺北醫學院藥學系,1991年在北醫設立臺灣第一所「生藥學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1993年退休後,仍心繫教育,繼續任教於藥學系及協助指導研究生,受業學生逾萬人,廣及海內外,多數已成爲藥學界的中堅人物。傾其一生,致力於中醫藥專業人才培育及推動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北醫藥學能成為國內中藥研究的重鎮,顏焜熒教授居功甚偉。【左圖:逾3百人齊聚一堂,透過影片、音樂(杏聲合唱團)緬懷追思顏教授】

教授為推動中藥科學化,特別結合國內醫學界及企業人士組成「財團法人顏焜熒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動科技紮根工作,潛心研究中醫藥學數十年,以他為名的「顏氏漢方理論」也享譽國際,1978年出版日文的《圖解常用漢方處方》被收藏於日本國會圖書館,1992年出版全世界第一部有關中藥的英文圖鑑,學術論文百餘篇,著作中醫藥書籍16冊(榮獲金鼎獎、教育部獎等),對中醫藥科學化有莫大的貢獻。

教授更親自電腦手繪,整理近年中藥發表的科學論文,包括新化學成分、新藥理機轉及臨床應用,並於2014年、90餘歲高齡時仍出版了《新常用中藥藥理》一書,對中醫藥學的發展貢獻卓越。【左圖:雙聯展揭幕人合影,左起藥學院劉景平院長、校友總會謝桂鈴總會長、張文昌董事長、顏慎亮先生、林建煌校長、吳介信副校長】

林建煌校長致辭時表示,顏教授對學生的栽培與照顧無微不至,備受學生的愛戴。他嚴以律己,用身教觸動學生心弦,溫暖包容,成為學生的精神支柱與守護者。他在大學時期曾受教顏教授,直到返回母校任教,教授仍不時給予許多教學研究上的指導,讓其以身為顏教授的學生為榮。【圖:張文昌董事長(左圖)與林建煌(右圖)校長致辭】

順天堂沈重光副董事長(藥學系第4屆校友)、高雄醫學大學吳永昌教授、長庚中醫藥劑部楊榮季主任(顏教授的指導的博士生)、中藥班的葉秀光校友、吉福適藥業林銅祿董事長(生藥所校友會會長)及北醫附醫泌尿科吳建志醫師等,一一分享各自與顏教授相處的點滴、他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治學嚴謹的態度;以及其如何牽著學生的手,建立科學中藥的品質,將中草藥推上國際市場,讓臺灣發光、發熱。【左圖:教授於2017年6月1日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開幕時剪綵留影】【右圖:顏教授之子顏慎亮(右)代表捐贈「生藥研究獎學金」,由藥學院劉景平院長(左)代表接受】

教授於2017年12月25日與世長辭,享壽94歲。即使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仍心繫北醫學子,生前已決定捐出200萬元予藥學院,成立「顏焜熒教授生藥研究獎學金」;其為感念北醫附醫泌尿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照顧,也捐贈200萬元成立「泌尿科基金」。顏教授辭世前,已將自己的教學材料與私人珍藏全數捐贈給本校校史室。
【左圖:顏焜熒教授公子後藤慎亮先生(右3)與日本貴賓參訪兩展】【右圖:校史室陳瑞玲主任為張文昌董事長(前)介紹顏焜熒教授的攝影器材收藏品】

校史室自典禮當天起,於醫學綜合大樓前棟2樓的醫學教育館,舉辦「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展期至2018年5月18日,教授完整保存的日本畢業證書、徽章獎章、教學教材、手稿著作與攝影器材等物件,回顧臺灣中醫藥界泰斗細膩堅韌的一生研究歷程,以及與學生間互動的深厚情誼。

為了紀錄這些創校前輩對本校的貢獻,校史館也規劃進行「臺北醫學大學院系發展史系列展」,逐步介紹本校創立以來的各院系發展歷程,彰顯北醫人的奮鬥不懈的傳統與精神。【右圖:藥學系郭璨文校友(中)在北醫藥學半世紀展覽中找到自己與同學的身影】

在系列展的第一展,即是配合「顏焜熒教授紀念暨捐贈展」,於校史館推出「北醫藥學半世紀」展覽,由於顏教授從創校初期便來到本校,見證了北醫藥學的成長歷程,透過兩展聯展,一同勾勒出本校藥學的發展中美好的人與事物。

雙聯展揭幕後,就在《思慕的人》悠揚的樂聲中,回顧顏教授讓人激賞與景仰的一生,他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教學精神,將全部所學與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北醫師生,對中醫藥的熱誠、貢獻;他的身影將永遠留存在北醫人的心中。(文/藥學院‧校史館)【左圖:紀念捐贈文物展揭幕貴賓合影】【右圖:紀念捐贈文物展揭幕貴賓合影】

見微知著:標本上的醫學地圖

喜迎北醫大57週年校慶,「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隆重開幕

為迎接臺北醫學大學57週年校慶,本校校史及醫學教育展示空間升級的「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開幕典禮」,特別在2017年6月1日校慶,於醫學綜合大樓1樓舉行,由張文昌董事長、閻雲校長、連日清講座教授以及本校鍾文政教授與顏焜熒教授擔任剪綵嘉賓,還有近百位的校友及貴賓一同共襄盛舉。

臺北醫學大學在1960年創設以來,在這將近一甲子的歲月裡,北醫的師生共同努力,除了培育4萬餘位遍布海內外醫療機構、研究單位及政商各界的菁英外,校院體系也致力於研究發展,守護海內外民眾的健康、生活福祉,如今已經成為國際上的重要學府。

為了記錄北醫大的成就與回憶,2010年學校成立了校史館,透過文獻收集、保存和訪問過去校園活動的人物事件,不僅成為北醫記憶的核心,同時是外賓參訪學校的重點,也是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大眾認識北醫歷史跟學校組織的主要管道。

【圖:開幕剪綵嘉賓,左起顏焜熒教授、閻雲校長、張文昌董事長、連日清講座教授、鍾文政教授】

今年校史館翻新場館,除了增加校史呈現的活潑性外,並特別保留一處「特展區」作為藝文展示空間,首檔展出「當驪歌響起:北醫畢業合照特展」,透過珍貴的歷屆畢業大合照,帶領參觀者穿越時光走廊,看見北醫的熱血青春。

【圖:校院長官觀賞首檔特展,透過創校初期以來的畢業大合照,再次回味北醫的足跡】

秘書處校史室轄下除了原有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1樓「校史館」,加上今年特別在前棟2樓成立「醫學教育館」,分別負擔不同的使命與任務。醫學教育館將延續北醫以醫學教育立校的重要使命,致力傳承本校醫學研究與教學成果,並善盡其社會責任,推動健康知識的普及。該館建置的目標,著重於蒐集學術標本與典藏教學材料,將前人的知識傳遞給下一代,並透過研究與展覽轉化醫學專業知識,激發年輕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促進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醫學領域的了解。

【上圖:左為校史館整修後的新風貌,右為醫學教育館中的大體老師與中草藥教學標本】

感謝諸多重要人士的支持與贊助,讓醫學教育館得以成立,開幕首檔特展「見微知著:標本上的醫學地圖」,再次重現了北醫過去的研究,透過鍾文政教授捐贈的寄生蟲標本、醫學院借展的大體老師與病理切片,及藥學院捐贈的中草藥教學標本,帶我們進入醫學知識的殿堂。也一窺師長們如何透過標本的收集與整理,透過珍貴範本傳遞知識給與學生。而本檔展覽的一大亮點,是「蚊子博士」連日清教授大方捐贈的昆蟲標本,讓我們得以窺見臺灣各式雙翅目昆蟲的真面目。

【左圖:醫學教育館「見微知著:標本上的醫學地圖」特展】【右圖:左起藥學院長吳介信、校友總會長許庭禎、連日清博士、雙和醫院院長李飛鵬、傑出校友姜郁美、鍾文政教授參觀醫教館】

校史館與醫教館在各方期許下隆重開幕,未來將傾力於實踐社會教育與塑造北醫人文環境的責任,讓學校的研究能量能被大家所看到,讓北醫的舊故事與新故事同樣被保留下來,讓大眾從各種面貌來了解臺北醫學大學。(文/秘書處)

【下圖:各界貴賓一同為校史館與醫學教育館的開幕獻上祝福】

「當驪歌響起:北醫畢業合照特展」

喜迎北醫大57週年校慶,「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隆重開幕

活動日期:2017年6月1日

為迎接臺北醫學大學57週年校慶,本校校史及醫學教育展示空間升級的「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開幕典禮」,特別在2017年6月1日校慶,於醫學綜合大樓1樓舉行,由張文昌董事長、閻雲校長、連日清講座教授以及本校鍾文政教授與顏焜熒教授擔任剪綵嘉賓,還有近百位的校友及貴賓一同共襄盛舉。

臺北醫學大學在1960年創設以來,在這將近一甲子的歲月裡,北醫的師生共同努力,除了培育4萬餘位遍布海內外醫療機構、研究單位及政商各界的菁英外,校院體系也致力於研究發展,守護海內外民眾的健康、生活福祉,如今已經成為國際上的重要學府。

為了記錄北醫大的成就與回憶,2010年學校成立了校史館,透過文獻收集、保存和訪問過去校園活動的人物事件,不僅成為北醫記憶的核心,同時是外賓參訪學校的重點,也是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大眾認識北醫歷史跟學校組織的主要管道。【圖:開幕剪綵嘉賓,左起顏焜熒教授、閻雲校長、張文昌董事長、連日清講座教授、鍾文政教授】

今年校史館翻新場館,除了增加校史呈現的活潑性外,並特別保留一處「特展區」作為藝文展示空間,首檔展出「當驪歌響起:北醫畢業合照特展」,透過珍貴的歷屆畢業大合照,帶領參觀者穿越時光走廊,看見北醫的熱血青春。【圖:校院長官觀賞首檔特展,透過創校初期以來的畢業大合照,再次回味北醫的足跡】

秘書處校史室轄下除了原有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1樓「校史館」,加上今年特別在前棟2樓成立「醫學教育館」,分別負擔不同的使命與任務。醫學教育館將延續北醫以醫學教育立校的重要使命,致力傳承本校醫學研究與教學成果,並善盡其社會責任,推動健康知識的普及。該館建置的目標,著重於蒐集學術標本與典藏教學材料,將前人的知識傳遞給下一代,並透過研究與展覽轉化醫學專業知識,激發年輕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促進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醫學領域的了解。【上圖:左為校史館整修後的新風貌,右為醫學教育館中的大體老師與中草藥教學標本】

感謝諸多重要人士的支持與贊助,讓醫學教育館得以成立,開幕首檔特展「見微知著:標本上的醫學地圖」,再次重現了北醫過去的研究,透過鍾文政教授捐贈的寄生蟲標本、醫學院借展的大體老師與病理切片,及藥學院捐贈的中草藥教學標本,帶我們進入醫學知識的殿堂。也一窺師長們如何透過標本的收集與整理,透過珍貴範本傳遞知識給與學生。而本檔展覽的一大亮點,是「蚊子博士」連日清教授大方捐贈的昆蟲標本,讓我們得以窺見臺灣各式雙翅目昆蟲的真面目。【左圖:醫學教育館「見微知著:標本上的醫學地圖」特展】【右圖:左起藥學院長吳介信、校友總會長許庭禎、連日清博士、雙和醫院院長李飛鵬、傑出校友姜郁美、鍾文政教授參觀醫教館】

校史館與醫教館在各方期許下隆重開幕,未來將傾力於實踐社會教育與塑造北醫人文環境的責任,讓學校的研究能量能被大家所看到,讓北醫的舊故事與新故事同樣被保留下來,讓大眾從各種面貌來了解臺北醫學大學。(文/秘書處)【下圖:各界貴賓一同為校史館與醫學教育館的開幕獻上祝福】

學生活力入校史~2016校史館魔幻劇場徵選活動

學生活力入校史,3D演出展才藝~2016校史館魔幻劇場徵選活動結果出爐

活動期間:2016年6月6日至15日

臺北醫學大學大校史館「魔幻劇場」,是特意保留予同學展現創意的園地,並不定期舉辦徵選活動,邀請北醫學子大秀才藝,呈現北醫大的歷史與成長。2016年6月6日至15日透過全校網路票選,由「熱舞社」表演的「Striving」獲得第1名,作品將在校史館中常態展出。

魔幻劇場是以校區模型為背景的3D影片展示系統,利用投影方式以立體動態呈現表演活動,讓參觀者感受到栩栩如生的北醫大學子活力。由於本項徵選活動門檻較高,同學們的參與略顯膽怯,在透過說明會的舉辦與展示3D投射效果後,同學因瞭解而躍躍欲試。經過一個多月的徵選,在辛勤的苦練與熱情的揮灑下,3組參賽同學終於5月27日進入攝影棚,在文化大學華岡媒體藝術中心的綠幕前忘我演出。【圖:杏聲合唱團(左圖)及康輔社同學(右圖)錄製表演情形】

錄製完成後的3件作品,分別為:熱舞社的「Striving」、杏聲合唱團的「詠杏」、以及杏青康輔社會醫療文藝服務團的「扇舞:黃種人」。根據活動辦法,透過票選由北醫大全體教職員生決定作品名次,以及3D影片在校史館播放的次序,在6月6日至15日為期10天的激烈票選,最終由熱舞社獲得205票,名列第1,杏聲合唱團與杏青康輔社會醫療文藝服務團也分別獲得124票及103票,為這次的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圖:熱舞社同學檢視(右圖)自己錄製「Striving」的情形(左圖)】

另外,網路票選抽獎活動於6月21日秘書處會議舉行公開抽獎活動,幸運中獎的同仁與學生將另行通知,並攜帶教職員工證或學生證,至校史館領取獎品。未來北醫校史館還會舉辦相關活動,讓本校學生的活動紀錄也能保留於校史館內,有朝一日,同學們在畢業後再回到校史館,還能看到自己年輕時的表演,而有所感動。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但帶給參賽者美好的回憶,也吸引更多同學與員工參觀校史館,親自體驗3D投射的震撼效果。(文/秘書處校史室)【圖:秘書處施純明主任秘書為票選活動抽出頭獎得者】

票選名次:第1名
作品名稱:Striving
表演團體:熱舞社
表演者:王昱鈞、王厚淵(醫學系);張家銓、張璦如、高芸蓁(牙醫系);林意潔、林家儀(藥學系);陳亭安、吳懿芹、黃子娟(公衛系);程漢寧、黃俊穎:(保健系);蕭君蘋(牙體系);裘安(高健系);許宸瑋(口衛系);李雯琳、陳可涓(醫技系)。

票選名次:第2名
作品名稱:詠杏
表演團體:杏聲合唱團
表演者:
Soprano女高音:羅紫勻、莊景雯(藥學系);王婷誼(醫學系);陳文心(護理系);洪佩雯(牙醫系)。
Alto女低音:鄭詠心(藥學系);吳柔萱(醫技系);項潤(公衛系)。
Tenor男高音:陳建豪(牙醫系);黎冠廷(牙醫系);鐘晨(牙體系)。
Bass男低音:鄭羽容(牙醫系);謝鎮安(藥學系);李威廷(藥學系);傅國峻(醫法碩)。

票選名次:第3名
作品名稱:黃種人
表演團體:杏青康輔社會醫療文藝服務團
表演者:呂意婷(醫技系);蕭名仁、黃英齊(醫學系);傅瑞平、賴奕棻(牙醫系)。
●校史館魔幻劇場影片票選網址:http://my2.tmu.edu.tw/vote.php?id=29
●2016校史館魔幻劇場影片票選活動中獎名單

躍動的音符~北醫音樂舞蹈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

臺北醫學大學社團史系列展「躍動的音符~北醫大音樂舞蹈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

展期: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15日

臺北醫學大學目前有100個學生社團,在50多年的學校發展歷史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為了紀錄這些社團與學校一同成長的過程,校史館多次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1樓大廳(校史館前)舉辦「臺北醫學大學社團史系列展」,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15日,展出第4展「躍動的音符~北醫音樂舞蹈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

在展出的人文藝術、體育及服務社團的校園軌跡後,北醫大學子在音樂及舞蹈方面,也有相當悠久亮麗的歷史。北醫的音樂舞蹈社團,從一臺鋼琴的草創,到參加校內、校外甚至海外的各項活動,最主要的成功關鍵是北醫師生對音樂及舞蹈的熱情與愛好,音樂並非只是唱歌的詮釋,舞蹈也不只是身體的搖擺而已,而是一種熱情及生命的律動,激盪出的動人樂章。

【圖:臺北醫學大學社團史系列展第4展「躍動的音符~北醫音樂舞蹈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

儘管學生社團難免起起落落,會隨著世代參與社團的心態與流行趨勢而有所改變,但面對醫學教育的龐大課業壓力下,音樂舞蹈性的社團卻是始終保有足夠的能量,實為難得可貴,也顯見北醫人對於藝文表演的素質與熱愛,在專業領域學習之餘,展現了無比的才華,也讓北醫全體師生感受人文藝術的魅力。

【圖:賴淑芳老師的帶團分享(右圖)與杏聲合唱團的演出(左圖)】

音樂舞蹈性社團的展出,除了期望喚醒過往北醫校友的回憶,也希望鼓動現在學子的熱情,故於展出期間的12月22日中午,在展場舉辦了開幕沙龍,邀請了校園中非常活躍的3個音樂舞蹈社團,杏聲合唱團、管弦樂團、國標舞社到場表演,並邀請賴淑芳老師分享多年的帶團心得,期待將北醫人對藝文表演的熱愛,永久的傳承下去。(文/秘書處校史室)

【圖:管弦樂團(左圖)、國標舞社(右圖)的演出】

【圖:施純明主任秘書到場致辭(左圖),並欣賞開幕沙龍的同學表演(右圖)】

傳承與創新‧校慶系列展覽

校史館與學生社團聯手展出「傳承與創新‧校慶系列展覽」

展期:2015年5月11日至6月5日

臺北醫學大學創校至今已55年,即將邁向一甲子,今年正好是10年的中點,也是傳承與創新的交會點。在55週年校慶期間,校史館與學生社團聯手合辦了「傳承與創新‧校慶系列展覽」,希望串起北醫人的精神,從過往到現在,代代相承。展出期間從2015年5月11日至6月5日止。

北醫大的校園雖然不大,卻是國內社團密度最高的大學之一。儘管課業繁重,北醫學子的觸角從不放棄伸往各種領域,不論是人文藝術性、體育性、服務性的社團,總是能緊緊掌握住社會的脈動,在學校發展的重要時刻從不缺席,熱鬧了整個校園,也一直參與創造北醫大的歷史。

【圖:第一展區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校史館前】

【圖:校史館前的靜態海報展(左圖),及校史館內的陳列展(右圖)】

這次的展覽有兩區,一個是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校史館前的靜態海報展,展示了北醫大校友允文允武的各項表現,不論是文藝、體育、服務方面,都有傑出的成績。校史館內也陳列展出完整的校友作品,如《綠杏》、《北醫人報》及詩集等。

第二展區是在位於教學研究大樓1樓大廳,是由現在的學生社團:小說編織坊、推理研究社、北極星詩社共同策展的「第2屆北醫文學季:操控 Control. ed」;展區一邊是歷屆北醫大文青的創作回顧,包含:閻雲校長、胡俊弘校長、洪傳岳院長、陳克華校友、溫德生校友等,另一邊則是3個學生社團的創作成果,透過展區左右呼應的效果,讓各位參觀時不但能看到老校友們的文藝作品,也能看到現在學生的創新展現。

【圖:教在學研究大樓1樓大廳的第二展區】

展覽開幕儀式於5月13日中午舉辦,並邀請邱弘毅副校長以及昔日熱衷北醫社團活動的蔡尚穎老師到場致辭,與來賓及同學交流,一起探討對於創作的看法及聯展的喜悅,大家並能在會場看到,不同時期的北醫人如何「駕馭文字」。期盼校友們常常重返母校,一方面看看北醫大這些年來的進步與建設,一方面也回來見識學弟妹們的創意,並將他們過去寶貴的經驗傳承下去。(文/秘書處校史館)

【圖:邱弘毅副校長(左圖)及蔡尚穎老師(右圖)致辭】

【圖:熱情的同學們犧牲午休,特意來參加5月13日展覽開幕儀式】

散發對生命的熱力~北醫學生服務社團的軌跡

散發對生命的熱力~北醫大社團史系列展「學生服務社團的軌跡」

展期:2014年12月22日至2015年1月23日

校史館為保留北醫學子散發對生命熱力的足跡,社團史系列展的第3展特別規劃了「北醫學生服務社團的軌跡」,展期自2014年12月22日開始至2015年1月23日,地點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一樓大廳(校史館前)。

12月22日中午在展場舉辦了開幕沙龍,除邀請了閻雲校長與施純明主任秘書致辭外,山地社會醫療服務團並在現場表演,獲選全國性傑出社團的海外醫療服務隊南印度團田世瑜同學、飛洋國際服務團史瓦濟蘭王國服務計畫團隊簡瑋廷同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包栢嘉同學,也在現場分享經驗,希望藉此將服務的熱情傳承下去。

【圖:閻雲校長致辭】

本校服務性社團是學校社團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初創的北醫是一個校地不大、資源不多的學校,卻有著全臺醫學院校都難望其項背的「學生驚人的活動力」,尤其是服務性社團及服務隊,這些社團為學生們提供了課本外的想法、行動付諸實現的空間,讓北醫人對生命的熱情和追求,有了更具體的呈現。創校初期的學生社團,並沒有成立服務社團的風氣,與現今活躍的服務性社團相比,當時的學生活動的主流是攝影、綠杏、杏聲以及各種體育性的社團。

【圖:山地社會醫療服務團同學的演出】

直到創校10年後,至1971年的「樂幼社」才有第一個服務性社團,牙科范以勇同學擔任首屆社長,主要服務對象為台北市內各育幼院、安養院,為孤兒與老人進行醫療服務、課業輔導等。1972年的暑假,北醫展開了第一次的服務隊出隊,由徐千田院長親自帶隊,學校內、外科教授也輪流出席參與。此後,北醫大的服務工作隊逐漸陸續誕生,配合當時的時代氛圍,年輕人發揮對社會的服務貢獻,由救國團主辦推動了許多服務團隊,本校同學也熱烈響應參與,這些服務隊在日後逐漸轉化為校內各服務性社團。

【圖:田世瑜同學(左圖)與包栢嘉同學(右圖)開幕沙龍現場分享服務經驗】

北醫大50多年的歷史中,服務性社團及服務隊有很多經過重整、改名或是消失,如今還有15個服務性社團持續投入熱情與社會實踐。這些學生醫療服務隊或醫藥教育營經過長期的傳承與經營,從偏遠山區到離島鄉鎮,由兒童教育到老人照護,是本校學子回饋社會的具體表現,也予人北醫學子允文允武的正面形象。同學甚至將眾人熱心奉獻的物資、金錢和心力,跨國帶給需要的人們,也將北醫大的精神推展到國際。如此優異表現,屢獲社會各界頒發之傑出服務性社團獎及傑出社團領袖獎項。(文/秘書處校史室)

【下圖:「北醫學生服務社團的軌跡」特展開幕沙龍盛況】

「允文允武~北醫體育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

北醫大社團史系列展「允文允武」~體育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

展期:2014年6月4日至24日

繼上學期的人文藝術社團發展史展覽,本校校史館於6月4日至24日,在醫學綜合大樓前棟一樓大廳(校史館前)舉辦了「允文允武~北醫體育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作為社團史系列展的第二展。

北醫大體育校隊與體育性社團,自創校以來,一直主導校內熱烈的運動風氣,不僅定期舉行各系、各年級和教職員球賽,也在青年節、校慶的場合舉行體育表演和各項對抗賽。本校校隊也戮力為校爭光,與各大學經常進行聯誼賽,在全省醫學院校錦標賽中取得輝煌戰果。

這些體育活動除了增進北醫學子的體能、運動場上的優良紀錄外,更成為學生培養社交能力的機會,許多傑出的校友間往往透過技藝切磋,以賽會友,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圖:1963年5月北醫橄欖球隊成立】

【圖:左為第15屆(1966年)中上運動會中北醫體操隊員,右為93學年度(2004年)全國醫學盃羽球邀請賽於北醫主場並榮獲冠軍】

北醫學子在賽場上的優異表現,代表了本校學生不只是在書本課業上有所專精,在高度競爭的體育賽事上,也能透過智慧、體力與團隊合作,展現出允文允武的亮麗成績。臺北醫學大學的體育在50多年來,屢屢為校爭光,從這些校隊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北醫成長茁壯的重要鏡頭。(文/秘書處校史館)【圖:醫學綜合大樓前棟一樓大廳(校史館前)舉辦了「允文允武~北醫體育性社團在校園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