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緣起
1958-1960
本校係由臺灣醫學專家暨熱心醫藥教育人士胡水旺、徐千田、郭宗煥、章榮熙、徐銀格、侯炎、吳振蘭等所籌設,他們多半都來自於日本時代「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或「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訓練出來的醫學博士,有鑒於應該提高當時臺灣醫藥學術研究水準,故集資成立一個培植醫藥專門人才,以因應社會與國家需要的醫學校。
事實上,杜聰明醫師於1953年卸下臺大醫學院院長後,即尋求在臺北市興建私人醫學院的可能性,當時本校創辦人之一胡水旺醫師擔任「台北醫師公會理事長」,也積極參與其中,但最後因覓尋校地的不順利,拖了1年多,適逢高雄市陳啟川市長捐贈13甲土地敦請杜聰明醫師南下,高雄醫學院便於1954年誕生。胡水旺醫師還受聘為高醫第1屆招生委員,曾參與高醫在臺北市武昌街的城隍廟附近的藥學公會會所召開的第1屆招生籌備委員會與招生。
胡水旺與徐千田兩位創辦人於漢口街籌備處前合影
朱家驊名譽董事長
杜聰明醫師在臺北創立醫學院的希望未能達成,胡水旺醫師認為相當可惜,遂於1958年3月14日,拜訪當時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生,張其昀部長問及有無成立醫學院的必要性,胡水旺醫師遂拿出準備資料說明目前3,000多位醫師,僅有一半有正式受過醫學院教育,且亦日漸凋零,所以急需培育人才,張部長遂表示樂意協助。胡水旺等人於1958年4月24日正式發起創設,經籌劃後於同年7月24日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建校,並在臺北市漢口街一段七十號胡水旺醫師的耳鼻喉科醫院設立「私立臺北醫學院籌備處」,並積極覓尋校地購置等事項。以上可以說是本校創校前的第一階段。
不料,此時因俞鴻鈞行政院長去職,內閣改組,新任行政院長陳誠先生上臺,教育部長由梅貽琦先生接任,又逢某醫學院發生學籍弊端的案件,風聲鶴唳,對於醫學院申請建校一事更是雪上加霜,北醫建校申請案乃暫被擱置了近1年。但是,胡水旺與章榮熙兩位醫師先後拜訪當時學術聲望頗高的朱家驊(字騮先)先生及中研院院長胡適,向其報告創辦醫學院的動機與計畫,得2位的讚許,朱家驊先生日後也成為本校名譽董事長。由於有胡適先生等人的幫忙,北醫建校的申請案得到行政院的特准,唯提到本校原申請校地尚有諸多問題,應另覓他處。以上可以說是本校建校過程的第二個階段。
既然教育部特准北醫成立,可謂萬事具備,僅欠校地定案的問題及籌備首屆的董事會。籌備委員會在1959年7月28日購定校地於臺北市三張犁附近,計有23,000餘坪土地面積,本位於臺北市規劃新社區建設計畫之範圍中,經與當時臺北市長黃啟瑞先生接洽,同意把新社區建設計畫更改到今日之民生社區,至此購置校地一事終於拍板定案。隨即在7月29日成立董事會,9月8日董事會於臺北市漢口街華府大飯店召開。首屆董事為胡水旺、徐千田、郭宗煥、章榮熙、徐銀格、吳振蘭、洪水治、謝東閔、劉啟光、熊丸、侯炎、黃木燧、劉全忠、黃啟瑞、吳火獅等先生。並公推胡水旺先生為董事長,聘徐千田先生擔任院長,並報請教育部准予立案。教育部在1960年2月24日核准董事會立案後,董事會隨即建築臨時教室、辦公室等。3月23日呈報教育部申請學校立案,6月1日核准,並准參加49學年度大專院校聯合招生,第一學年度招收醫、牙、藥三系,是為北醫第1屆學生。至此,本校乃告完全成立,6月1日這個特別的日子也成為本校校慶的大日子。這是本校創校過程的第三階段。
本校從1953年胡水旺醫師參與杜聰明醫師的私人興學發端,經眾董事們眾志成城的投入,前後奔走7個年頭,終於在1960年完成了申請建校、購置校地兩項最艱鉅的任務,創設了臺北醫學院,與高雄醫學院南北輝映。
四位創校董事於北醫最早校門前合影,由左而右分別為:章榮熙、徐千田、胡水旺、郭宗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