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學大樓
形態學大樓(當時稱為解剖大樓),是提供給基礎醫學使用的大樓,為吳明修建築師設計。此處原為一塊水池地,經填土作業,在1960 年開工,完成於1963 年,占地300 建坪,總建坪為600 坪之兩層鋼筋水泥大樓,以當年最易取得的建材,包括上好的檜木、砂石、水泥、鋼筋及紅磚構成。為設計形態學大樓,吳明修特別參觀了臺大醫學院與國防醫學院的解剖教室,考察其他醫學院如何進行解剖工作,從捐贈、處理、運送、清理、使用、收藏、編號等,在完全了解解剖工作的第一線人員的工作情形後,才能規劃出符合解剖學需求的空間設計。
建築的方位會決定採光與空氣的流通,為避免西曬,採「室在內、廊在外」的概念:現代主義的平頂式建築,建築物為長方形平面,四面迴廊,樓梯置於兩側。自然採光,線條簡單,梁柱分配很嚴謹,它的梁跨度合乎力學原理,懸出的長度等於室內的1/4,所以外觀看起來較為修長,合乎現代主義追求的經濟結構與流暢的空間理想。在走廊及女兒牆的梁頭凸出,採取仿木結構榫頭的形式,局部為清水混凝土,呈現樸素的東方木構造建築趣味。輔以較光滑平整的材料與粉刷等手法處理窗架與構造,長條式欄杆、簷口、平頂、窗臺等細節。